目的探讨非EB病毒病原体所致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IAHL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确诊的48例非EB病毒病原体所致IAHL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疗效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48例患者,男28例,女20例,中位年龄34.5(2.0~74.0)岁,导致IAHLH的病原体中,病毒16例(33.3%),细菌17例(35.4%),寄生虫13例(27.1%),真菌2例(4.2%),患者发病至确诊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中位时间为40(10~160)d,发病至确诊为IAHLH的中位时间为67(23~270)d。患者起病时临床表现如下:发热48例(100%),脾大34例(70.8%),血细胞减低38例(79.1%),铁蛋白升高45例(93.8%),甘油三酯升高7例(14.6%),纤维蛋白原降低17例(35.4%),NK细胞活性减低26例(59.1%),可溶性CD25升高35例(74.5%)。25例(52.1%)患者起病时伴淋巴结肿大。明确导致HLH的病原体后尽快减停细胞毒药物及激素并应用有效的抗感染治疗,36例(75.0%)患者获得完全缓解,93.3%(14/15)的寄生虫及真菌所致IAHLH患者获得了病情缓解,细菌及病毒相关IAHLH仅有66.7%(22/33)的缓解率。患者5年预期总生存(OS)率为72.3%(95% CI 50.3%~69.8%),多因素分析显示,总胆红素大于2倍正常上限(OR=20.0,95% CI 1.1~378.3,P=0.046)及诱发HLH的病原体感染未控制(OR=19.9,95% CI 2.9~134.5,P=0.002)为预后不良因素。结论非EB病毒病原体所致IAHLH预后较好,诊断后应尽快减停细胞毒药物及激素,有效控制病原体感染为关键性治疗。
Read full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