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食品接触材料中添加剂残留量的测定为食品接触材料从源头进行安全监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大多数研究只针对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迁移量的测定,对于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含量的测定方法仅局限于残留单体、低聚体、重金属,以及邻苯二甲酸酯类、双酚类化合物等环境污染物,对食品接触材料中添加剂残留量的测定较少。该研究系统地优化了样品前处理过程及仪器分析中影响8种添加剂分析准确度与响应灵敏度的各主要因素,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聚乙烯材料中8种添加剂的定量分析方法。聚乙烯样品冷冻研磨后,取2.0 g样品采用甲苯作为萃取溶剂,80 ℃, 10.34~11.72 MPa (1500~1700 psi)下对其进行加速溶剂萃取,取10 mL上清液,氮气吹干后用10 mL初始流动相(甲醇-水,7∶3, v/v)定容。采用ACQUITY UPLC BEH C8色谱柱(100 mm×2.1 mm, 1.7 μm)进行分离,柱温30 ℃,进样量5 μL,以乙腈和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在210~400 nm范围内扫描,230、250、280、330 nm监测,外标法定量。8种目标物在0.2~10 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2)>0.999。空白聚乙烯样品添加含量为0.05%时,加标回收率在83.8%~103.4%之间,RSD在0.14%~7.86%之间。对于含量为0.2%~0.9%之间的质控样品,8种目标物的平均回收率在63.5%~118.5%之间,RSD在4.61%~15.6%之间。8种目标物的定量限为0.02%。应用该方法测定10份市售聚乙烯食品包装袋和手套,其中6份样品均检测出含有亚磷酸三(2,4-二叔丁苯基)酯(抗氧剂168),含量为0.02%~0.07%,均小于GB 9685-2016规定的聚乙烯类食品接触材料中抗氧剂168的最大使用量(0.2%)。该方法能够满足聚乙烯类产品中8种添加剂的分析要求,可用于食品接触材料风险监测。

Full Text
Published version (Free)

Talk to us

Join us for a 30 min session where you can share your feedback and ask us any queries you have

Schedule a 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