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滇緬邊區游擊隊(以下簡稱游擊隊)1961年自緬甸撒軍回台,即背負著販賣鴉片的惡名,但事實是否真是如此,則眾說紛紜,本篇文章即是藉由口述歷史,來對這問題作一探討,以使史實能以完整面貌呈現。游擊隊於1949年,自中國大陸退守到緬甸,再當時完全沒有任何奧援下,以孤軍之力對抗緬甸政府軍,在大其力之戰,幸有賴馬幫的協助得以打勝,並在緬甸存活下來,爾後在中華民國政府及美方「西方公司」的支持下,得到軍需物資的運補,但皆為杯水車薪,因此不得不另外爭取財源,游擊隊的防駐區,正好是在緬甸、泰國、寮國三地交界的金三角地帶,亦就是舉事聞名的毒品鴉片產區,既要擴充軍需,又需一本萬利之生意,為求游擊隊生存,而與毒品搭扯上線。游擊隊是以「反共復國」為職志,因此在鴉片販運方面即交由馬幫代為運送,並藉以收取過路費,以增補游擊隊所需。在各種資料顯示下,游擊隊與鴉片、馬幫之間關係是錯綜複雜的。游擊隊需要鴉片以獲得軍需及日常生活的供給,而馬幫提供搬運鴉片與補給游擊隊日常所需,游擊隊則給予馬幫保護,使其順利完成運補工作,三者實則互利共生,缺一不可。

Full Text
Published version (Free)

Talk to us

Join us for a 30 min session where you can share your feedback and ask us any queries you have

Schedule a 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