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以軍隊為主要核心的武裝力量,至現代已成為多數國家政治體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份。此種從事暴力運用的組織化集團,具有多重的政治意義,其不僅為軍事領域的主導者,政治體制內的重要勢力,同時為既存政治體制的最終守衛者,亦可能成為國家內部的菁英階層。軍隊成員與他者於各層面互動所構築的文武關係,因而成為軍事政治學所關注的議題。 值得注意者在於,軍隊在許多狀況下並非國家境內的唯一暴力持有者。就國家自身所掌控的合法暴力而言,近現代國家為滿足「對內警備-對外國防」的功能需求,發展出以警察機構與軍事機構為核心的內外分工關係,運用合理性和合法性預防暴力的失控。除設置強度不同的暴力裝置外,刻意地建構強度足以匹敵軍隊的武裝力量,由於可剝奪既存軍隊對於高強度暴力的獨占性,因而被認為是削弱軍方政治權力的可行方式,此為部份文武關係學者共同抱持的看法。此外,即使國家宣稱自身應為境內暴力的獨占者,但當政治體制控制能力出現衰退時,「應然」與「實然」發生落差的可能性亦隨之上升,其結果可能演變為其他組織化暴力與合法暴力並存的狀況,即暴力的溢出。因此多重武裝力量的並存狀況,固然如過往文武關係學者所指出者,可作為文人統制的手段,但其產生似乎亦難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可能。 第三帝國的案例,即為對此假設的證明。第三帝國文武關係為一「靜態權力態勢-動態互動累積」的循環過程,構成緩降與急降交替的階段性發展。軍隊於此過程遭剝奪者不僅為其對政治體制的影響力,亦包括其對於軍事領域的主導權,自德國近現代史以統一國家形式出現以降,此為前所未見者。國防軍與武裝親衛隊,這兩支高度軍事專業化的武裝力量於政治體制的並存,為對前階段暴力溢出重新收納的承繼結果。面臨存在於效能與效忠間的困境,為滿足既存軍隊所無法或不適提供的政治需求,希特勒政權有意識地使此種多重武裝力量並存狀況持續,將其建構為一種空間面與時間面的對立存在,武裝親衛隊因其被賦予的功能與政治特質,而始終未成為國防軍的替代物。故若自另一角度觀之,此種對立的存在即為互補關係,於是武裝親衛隊與國防軍的並存狀況亦超出單純的文人統制範疇。既存正規軍隊(國防軍)與非正規武裝力量(武裝親衛隊)的並存,不僅與第三帝國文武關係存在時間面的連帶關係,亦於空間面成為第三帝國政治體制及文武關係的發展縮影。
Talk to us
Join us for a 30 min session where you can share your feedback and ask us any queries you have
Disclaimer: All third-party content on this website/platform is and will remain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nd is provided on "as is" basis without any warranties, express or implied. Use of third-party content does not indicate any affiliation, sponsorship with or endorsement by them. Any references to third-party content is to identify the corresponding services and shall be considered fair use under The Copyright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