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术后脊柱迟发后凸畸形以及患椎楔变的发展规律.方法随访并回顾了 1975年 1月~ 199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4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访 5~ 26年,平均 8.2年.分成两组,第一组为椎弓根钉内固定组;第二组为保守治疗、棘突钢板内固定、哈氏 棒内固定等非椎弓根钉内固定组.分别测量受伤时、术后即刻、术后 1年、术后 2年、最近随 访时患椎的椎体楔变角,上下终板角.结果两组病例中,患椎术前前高、上下终板角以及患椎楔变角均无明显差异( P >0.05).手术后,椎弓根钉组各项指标均恢复.但在最近随访时,各项指标又有不同程度的丢失,术前脊柱后凸(上下终板角)平均为 19.5°,术后平均为 8.6°,最近随访时平均为 20.0°;术前患椎楔变角平均为 20.7°,术后平均为 9.1°, 最近随访时平均为 15.9°.非椎弓根钉固定组在不同阶段随访时的各项指标较受伤时均下降 ,术前后凸平均为 16.6°、术后平均为 14.6°、最近随访时平均为 23.0°;术前患椎楔变角平均为 15.6°,术后平均为 16.6°,最近随访时平均为 22.0°.结论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 钉固定术远期仍存在患椎高度丢失,椎体楔变,在 2年后达到受伤时水平并保持稳定,脊柱后 凸成角畸形却是一个进行性的过程.椎弓根钉固定组的椎体楔变及后凸成角改变程度轻于非椎弓根钉固定组。

Full Text
Published version (Free)

Talk to us

Join us for a 30 min session where you can share your feedback and ask us any queries you have

Schedule a 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