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背景与目的肺段切除术逐渐成为影像学上表现为早期肺癌的肺部小结节的标准手术方式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比单孔胸腔镜下荧光法与改良膨胀萎陷法在界定段间交界线的围手术期结果,评估荧光法应用于肺段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8月期间在南京胸科医院胸外科接受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连续198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数据。在三维智能交互式定性和定量分析(intelligent/interactiv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three dimensional, IQQA-3D)图像分析系统的指导下,精确识别和解剖离断靶段结构,继而通过荧光法或改良膨胀萎陷法确认段间交界线。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荧光法组有98%的患者呈现出清晰的段间交界线,甚至部分患者使用了较低剂量的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 ICG)。相比改良膨胀萎陷法,荧光法的段间交界线的清晰呈现时间[(23.59±4.47) s vs (1, 026.80±318.34) s, P < 0.01]和手术时间[(89.3±31.6) min vs (112.9±33.3) min, P < 0.01]明显缩短。改良膨胀萎陷法术后长时间漏气的发生率高于荧光法组(8.0% vs 26.5%, P=0.025)。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胸管持续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切缘宽度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异(P均 > 0.05)。结论荧光法可以高度准确地识别段间交界线,使得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更加简单、更加快速,因此荧光法有可能成为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技术,以提高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质量。

Full Text
Published version (Free)

Talk to us

Join us for a 30 min session where you can share your feedback and ask us any queries you have

Schedule a 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