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在喬治亞脫離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統治的民主化過程中,族群分離意識與地緣政治因素,導致一連串的族群衝突與分裂危機。而政治領袖的個人出身背景及大國戰略關係,也導致喬治亞族群政策的轉變。本論文旨在分析喬治亞的族群關係,以及政治領袖在地緣政治與大國外交上的選擇與傾向,進而對後冷戰時代的族群政治,提出個案分析與詮釋。 基於這樣的研究動機,本文將喬治亞衝突的面貌與影響因素分別討論。本文認為,在後冷戰時代直至2008年止,喬治亞的族群關係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為緊張衝突期、衝突緩解期、衝突升溫期到戰爭期。影響各階段族群關係的轉變因素,主要有三個。分別為喬治亞因素、俄羅斯因素與國際因素。喬治亞因素方面,它的三任領導人,甘薩胡爾季亞、謝瓦納茲與薩卡希維利扮演相當重要的影響角色。同時,對喬治亞的國家建構過程,也存在相當的影響力。俄羅斯因素方面,俄羅斯的政治、經濟與境內分離意識皆影響它對喬治亞的態度。同時,該等地緣政治因素,也形成今日的喬治亞族群衝突。最後,國際因素方面,美國與俄羅斯仍以大國利益為優先考量,也說明了國際政治的現實與殘酷。 總結而言,本文有三大研究結果與學術貢獻。第一,喬治亞的族群衝突具有不可化約性。阿布哈茲人與南奧塞提人的族群起源不同於喬治亞人,而阿札爾人與喬治亞人血緣同源。因此,前者與喬治亞人的衝突無法化解,而後者可以。第二,喬治亞深受俄羅斯政治文化的影響。典型俄羅斯政治包括民粹主義、東正教與專制體制。而在喬治亞的政治環境中,典型的俄羅斯政治文化如影隨形。第三,俄羅斯干涉喬治亞族群衝突的動機,是防禦性大於攻擊性。對於俄羅斯而言,它更害怕的是,喬治亞恐成另一個伊朗、另一個恐怖主義的溫床、另一次的巴爾幹化。

Talk to us

Join us for a 30 min session where you can share your feedback and ask us any queries you have

Schedule a call

Disclaimer: All third-party content on this website/platform is and will remain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nd is provided on "as is" basis without any warranties, express or implied. Use of third-party content does not indicate any affiliation, sponsorship with or endorsement by them. Any references to third-party content is to identify the corresponding services and shall be considered fair use under The Copyright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