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石油在現代世界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舉凡人類文明的發展、政治、經濟、軍事,無不和石油的發掘、開採與使用有著密切的關聯。1973年的石油危機已經證實了這一點。而在石油日益短缺的廿一世紀的未來,一個國家能源政策實和其國家安全與發展戰略政策息息相關。 由於中國大陸經濟持續的發展,其在石油能源方面的需求日益加大。自1993年起,中國大陸已經成為石油淨進口國,到了2004年時,中國大陸已經躍居於世界大二大石油消耗國,但是在能源政策先天上的弱點、以及超乎常規的經濟之快速成長,使得中共的石油政策產生若干隱憂,對於21世紀中共國家戰略的發展,造成了相當程度的影響。於是,中共中央遂確立了新的石油安全政策,以「多元化」、「走出去」為重心,並強調強大海軍的發展,以確保其石油的來源不受威脅。 從地緣戰略的理論看,中國大陸處於背陸向海的位置,時具備了向陸與向海發展的先決條件,只是傳統上中國人以大陸為中心的世界觀,造成國家的封閉,發展停滯,甚至遭受西方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大陸的學者以地緣戰略理論為基礎,分析討論中國大陸現接段各學者對於以中國國家發展為中心,所建構之新地緣戰略。以較著名的「三環論」、「三線論」為例證,顯示了中共未來企圖走向海洋、利用海洋的戰略意圖,這已經成為一種共識。在這種氛圍之下,中共的新油氣地緣政治,又讓中共的能源政策,不得不將重心放在緣海的開發與利用之上。無論是東海、南海的蘊藏油田的開發、進口原油的航道的確保,都必須依賴海洋。 由於海洋的開發與利用,在中共的21世紀的石油安全政策中,將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但是東海與南海地區,都隱伏了和日本、東協諸國的主權爭議。而其極度依賴的來自中東的進口石油,必須通過具戰略性的麻六甲海峽,才能到達中國大陸。這些可能發生的爭端與隱憂,都會對未來中共石油安全政策推動時,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受到毛澤東人民戰爭論的影響,自中共建政以來,其海軍建軍思想一直都侷限在近岸與潛海地區。到了鄧小平時期的改革開放階段,在劉華清的指導下,為了確保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其海權思想終於產生了變革,開始走向遠洋;其中設定了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為其海軍建軍之階段目標。由於海權的要素中強調對外貿易與經濟發展,所以中共今日以發展經濟為第一優先,所以海上武力的精進依照海權理論,必然是和國家的經濟建設有著相輔相成的緊密關聯。 嚴格說來,中共是先有海軍戰略思想,爾後才逐步發展海權思想。從其1949年建政以來,一直到鄧小平時代,確立了海軍走向遠洋是與其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的因素,中共海軍才正式在劉華清的領導下,開創出屬於中共的海權思想。之後又受到1991年波斯灣戰爭的重大衝擊,開始進行其「高技術條件下之局部戰爭」的戰略規劃,走向現代化。而在進入21世紀的階段,為了因應中國大陸經濟的持續飛快發展,以及其在石油安全政策上的弱點,中共海軍的現代化又是其中關鍵的因素。

Full Text
Published version (Free)

Talk to us

Join us for a 30 min session where you can share your feedback and ask us any queries you have

Schedule a 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