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台灣位處於亞熱帶地區為海島型氣候,「高溫多濕」的氣候環境,對於木材形成生物性危害,造就相當適合的環境;台灣的古蹟建築及歷史建築中,多數採用木材作為建築結構材料,在古蹟建築及歷史建築修復工作中,最主要的修復工作就是木構造結構損壞的修復,無論造成木構造損壞的因素為何,在木構造損壞因素中,遭受白蟻啃食是其破壞行為中最為嚴重的因素之一。 台灣古蹟建築及歷史建築修復工作,動則花費數百萬甚至數千萬,不稍幾年光景又遭受白蟻啃食危害,在每一次的修復拆解木構架的過程中,又再一次的對於木構造建築造成損傷;筆者從事古蹟建築修復工作十餘年來,對於政府出資龐大的修復經費投入古蹟及歷史建築修復工作中,應採取何種作為方能達到有效的維護工作,尤其以木構造建築遭受生物性危害因子的預防以及防治工作,故期望能於研究領域中,取得有關木材對於生物性危害因子的相關資料,以及從事相關工作多年的經歷,尋求一防治及維護的方法及觀念。 本文收集記錄國外白蟻防治的工法及藥劑,彙整台南市古蹟及歷史建築調查研究報告書及修復工作報告書內有關白蟻的紀錄,並走訪調查台南市古蹟及歷史建築達八十三處,分析探討白蟻防治的成效,得其結論建議『防治工法處理應有的程序』、『防治藥劑採用的方向』、『白蟻調查及防治觀念的推廣』、『定期的檢查維護機制』四個方向,希望在古蹟及歷史建築保存工作上有所助益。

Full Text
Published version (Free)

Talk to us

Join us for a 30 min session where you can share your feedback and ask us any queries you have

Schedule a 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