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一)目前臺灣栽培品種,大多爲日本育成之一代雜種,對臺灣風土之適應性較差,而本地品種生育較弱,產量不高。爲提高臺灣番茄單位面積產量及選育適合臺灣栽培之生果用一代雜種,乃舉辦本項育種工作。 (二)53年8月開始微集本省栽培品種,及向美國農部引進耐熱之育種材料,共61個品種,分別於53年9月,54年2月及9月栽培,觀察及馴化結果,選出30個較優品種作爲雜交親本。55年2月進行不同品種間之雜交,共有75個雜交組合。55年8月於新社及內埔進行F1雜交組合比較試驗,以Manalucie作對照,選得T4-21-160(57B×56A)、T4-21-158(55×19)、T4-21-159(49A×56A)、T4-21-160(47×56A)、T4-21-161(55×16)、T4-21-162(51A×56A)等6個優良雜交組合。56年9月及10月於新社、內埔、臺南進行區域試驗,結果獲悉T4-21-158、T4-21-160兩個雜交組合,確屬優異。57年3月及8月將上述獲選之二個優良F1雜交組合分別在員林、溪湖、和社、竹港、楠梓、潮州等主要番茄産地試種結果,一般果農均認爲此兩個一代雜種之番茄生育旺盛,耐病力較強,産量高而穩定,甚有推廣之價值。 (三)T1-21-158爲適於南部秋、冬、春栽培之早生品種,果色鮮紅,莢果形,果重200~250公克,株勢健旺,耐萎凋病,尻腐病及筋腐病,且耐運輪,適作內銷生果之用。T4-21-160爲適於週年栽培之早生品種,果色鮮紅,果型苹果形,果重約150~200公克,株勢健旺,耐萎凋病及筋腐病,且耐運輪,適作外銷有栽培之品種。

Full Text
Published version (Free)

Talk to us

Join us for a 30 min session where you can share your feedback and ask us any queries you have

Schedule a 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