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以課後活動佔學童一天時間的比例來看,課後時間從事的活動確實對國小學童的身心發展有重大影響,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參與課後活動類型(學業相關類、積極休閒類、消極休閒類、維持類)及主觀經驗品質。以Bronfenbrenner提出之生物生態系統理論PPCT模式(process-person-context-time model)作為篩選二階段集群分析變項之依據,分述如下:本研究之P(process)為國小學童在四種課後活動的經驗感受、P(person)為自尊平均、C(context)為家庭管教方式,為國小高年級學童進行分群。國小高年級學童處於身心發展劇烈變化時期,因此,施測時間相隔兩個月,以便囊括PPCT理論中的時間歷程(Time)。本研究探討兩個時間點各可以形成何種類型的集群? 各集群的生活品質(學業成績平均、趨向精熟目標平均、生活滿意程度平均)是否有差異? 以一日經驗重建法(Day Reconstruction Method, DRM)收集跨兩個月的三個全天,國小高年級173位學童的2218個課後事件,將之歸類為上述四種課後活動類型,並量測活動中的正負向主觀經驗(1) 認知面:專心、時間感喪失;(2)目標面:明確目標、重要性;(3) 正向情緒:滿意、愉悅感;(4) 負向情緒:焦慮不安、疲倦感)、自尊與家庭管教方式。DRM的量測要求學童在隔天早上填寫前一天全天的事件,使記憶偏誤不容易影響資料。研究結果如下。 1. 國小高年級學童從事學業類相關課後活動事件為最多(34%),其他三種課後活動類型事件差異不大(19~23%)。 2. 學童在四類課後活動中的正向經驗皆大於平均值;負向經驗小於平均值。學童從事積極類休閒課後活動的理由比較傾向為自主意願,經驗品質非常優良,其挑戰與能力達到平衡,專心與時間感喪失程度高,目標明確、為具有重要性的活動,明顯感受到高度滿意與愉悅感,總之,積極休閒課後活動經驗品質優於學業、消極休閒及維持類型課後活動經驗。 3. 第一時間點的集群分析分出四組,分別為「最優正向發展組」(76人)、「內外發展弱/歷程中等組」(34人)、「歷程負向發展組」(45人)、「負向發展組」(18人) ;第二時間點分出「最優正向發展組」(81人)、「內外發展弱/歷程中等組」(63人)、「歷程負向發展」(29人)。其中「最優正向發展組」之生活品質(學業成績平均、趨向精熟目標平均、生活滿意程度平均)皆高於其他組別。 4. 卡方分析結果發現,跨兩個月時間的分組具有中等穩定性,然而正向發展組的人數跨時間穩定性較高,以「最優正向發展組」而言,第一時間點有78.66%的學生在第二時間點留在該組;而「負向發展組」的穩定度較低,以「歷程負向發展組」而言,第二時間點有68.88%進步到「內外發展弱/歷程中等組」及「最優正向發展組」,隨時間變動有向上發展的趨勢。 5. 近側課後活動的主觀正負經驗品質(P) 、個人的自尊(P)、與家庭脈絡中的主要照顧者管教方式(C)都是重要的分組投入變項,且「最優正向發展組」的生活品質顯著高於其他組;但是兩個時間點(T)參與哪一類課後活動的數量、比例並沒有差異,參與課後活動主觀經驗品質的好壞才和國小學童生活品質息息相關。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發現,本研究提出進一步討論,期待能提供教育應用建議以及未來之研究方向。 關鍵字:生物生態系統理論、一日經驗重建法、課後活動主觀經驗、 國小高年級學童、集群分析

Talk to us

Join us for a 30 min session where you can share your feedback and ask us any queries you have

Schedule a call

Disclaimer: All third-party content on this website/platform is and will remain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nd is provided on "as is" basis without any warranties, express or implied. Use of third-party content does not indicate any affiliation, sponsorship with or endorsement by them. Any references to third-party content is to identify the corresponding services and shall be considered fair use under The Copyright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