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會安以完整保存十七世紀中國傳統建築聞名於世。十七世紀起,當時的阮朝在此開港通商,開啟了會安數百年的繁華,一舉成為越南中南部地區的經濟文化重鎮;會安匯聚了包括中國、日本、印度、荷蘭與歐洲各國的商賈,而移民則以中國華南沿海(閩、粵兩省)居民為數最多。漫步於古城之中,可以感受到濃濃的歷史韻味與中國風情,會安保留了許多四合院(會館)中華式家屋和眼門等中國經典建築,與越南傳統建築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不僅標誌著華人的族群認同,更做為文化傳播的象徵。一九九九年,充滿濃厚華人生活風格的會安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十七~十九世紀東南亞貿易城市典範」,入選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自十六世紀中葉,華商已湊集此埠,外舶迭至,因而商業殷盛,華人在會安商港之發展先進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影響到整個越南中部(廣平省以南)的商業貿易過程之外,華人遷移到會安也使該地區的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他們帶來的中華文化在會安深深地紮下了根並與本地文化互相融合。至今華人文化已成為會安文化甚至中部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這個古城還能見到許多深刻的華人文化表現在店屋建築、飲食服裝、宗教信仰、禮節廟會等生活方式。這些物質及非物質文化從十七世紀起隨著華人的到來紮根於斯,至今仍獲得完善地保存,將會安塑造成中華文化在越南發展歷史不僅最悠久,也最獨特的地方,且現今成為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 關於十七、十八世紀會安華人發展之史事,雖然得到不少國內外學者關注及研究,但主要都集中於特定領域,如商業、建築等綜合概況之研究。本研究要透過尋找考察羅、葉、劉三大華人家族的家譜以更深的瞭解華人族群的認同在會安的形成及發展。會安的經濟、社會、文化歷史與該三大家族之移入有密切關係;會安的盛衰從此與華人的命運有了交集。雖然每個家譜都簡單地記載了他們數百年的故事,但也可由此看出他們如何離鄉背井在外奮鬥打拚、落地生根到開枝散葉;如何保持中華文化傳統並為當地文化注入新元素? 關於會安華人的史料相當稀少,筆者期望透過以自己真正在會安生長、定居的經驗觀察,輔以本身蒐集到之珍貴史料,能進一步瞭解華人及其後代子孫在離開「祖國」之後如何生存與認同自己的第二家鄉?

Full Text
Published version (Free)

Talk to us

Join us for a 30 min session where you can share your feedback and ask us any queries you have

Schedule a 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