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LANGUAGE NOTE | Document text in Chinese; abstract in English only.This short review summarizes the major opinions of Professor Lee Shui Chuen’s recent article. First, pre-Song Dynas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was championed by Sun Simiao, is an amalgam of Buddhist, Taoist, and Confucian ways of thinking, 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materia medica. Further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determine how Buddhist and Taoist thought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Second, Sun Simiao was considered a sage physician because his practices were in accord with both contemporary and later criteria for a Confucian sage, although his doctrines were not typically Confucian. Third, Professor Lee’s argument that Confucian views on medicine pave the way for supplementing contemporary medical practic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subfield of psychiatry, and the hitherto new area of bioethics, pays too much attention to technological medical innovations, overlooking the spiritual dimension of medical activities.DOWNLOAD HISTORY | This article has been downloaded 175 times in Digital Commons before migrating into this platform.

Highlights

  • 與目前生命倫理學研究的常見主題以基因改造、克隆技術、 幹細胞研究、安樂死、臨終關懷等現代科技和文化所引發的倫理 衝突為主,而較少涉及心理與精神疾病這一伴隨人類社會發展而 長期存在的主題。而在西方的醫學傳統中,心理疾病特別是精神 疾病的診治,起初是在與普通醫療機構迴異的精神病院中進行 的。對待病患的方式,包含了常用的人身控制與各種極端的去社 會化治療手段,與對常人的治療不可同日而語。西方精神醫學一 直以藥物治療為主要手段,而缺乏對病人心身有機體的整合醫 療。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後各種替代療法(alternative medicine) 的流行,例如瑜伽、冥想、太極等手段,以及西方精神分析學派 所採的談話治療的普及,才使精神醫學的治療方法有所改觀。而 李瑞全教授基於儒家和中醫醫學模式提出的整體醫療的理念,必 將對精神醫學和心身共通治療有所推動。我們期待這一新的醫學 模式,在未來的心身醫學實踐中,取得實際的療效,彌合患者心 靈的傷痕。.

  • 李瑞全教授首先以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為例,對中國 傳統醫學的理念及由之引發的醫學模式做了闡釋。應當說,孫思 邈在《千金要方.治病略例第三》中所舉的天道宇宙觀在人身體 精氣與臟腑之間的呈現,十分符合新儒家對“人類宇宙主 義”(anthropocosmic)的描述 1——一方面合理的宇宙秩序展現了 人間的倫理規範,另一方面人類的身體也是整個宇宙佈局的有機 再現。

  • 孫思邈的《千金方.大醫習業第一》與《千金要方.大醫精 誠第二》對醫道的描述,則與後世儒家醫學傳統的“醫為仁術” 稍有區別。在《大醫習業第一》中所列的各種經典,除《五經》 屬儒家經典之外,孫思邈所推崇的諸多經典,除了醫學著作以外, 可謂是博採眾家之精粹。這一點,李瑞全教授已經闡述明確了。 而若以《大醫精誠第二》章內的“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 含靈之苦”解之,藥王孫思邈的行醫之道,是佛教“慈悲普救” 與儒家“惻隱之心”的結合。特別是其“至於愛命,人畜一也。 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乎?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 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的視眾生為平等的觀念, 與儒家的“差等之愛”相去甚遠,而反映的是佛家眾生平等,或 是道家的生命觀了。 2 對於佛家和道家的思想對古代中醫的貢 獻,可以做的研究還有很多。

Read more

Summary

Introduction

與目前生命倫理學研究的常見主題以基因改造、克隆技術、 幹細胞研究、安樂死、臨終關懷等現代科技和文化所引發的倫理 衝突為主,而較少涉及心理與精神疾病這一伴隨人類社會發展而 長期存在的主題。而在西方的醫學傳統中,心理疾病特別是精神 疾病的診治,起初是在與普通醫療機構迴異的精神病院中進行 的。對待病患的方式,包含了常用的人身控制與各種極端的去社 會化治療手段,與對常人的治療不可同日而語。西方精神醫學一 直以藥物治療為主要手段,而缺乏對病人心身有機體的整合醫 療。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後各種替代療法(alternative medicine) 的流行,例如瑜伽、冥想、太極等手段,以及西方精神分析學派 所採的談話治療的普及,才使精神醫學的治療方法有所改觀。而 李瑞全教授基於儒家和中醫醫學模式提出的整體醫療的理念,必 將對精神醫學和心身共通治療有所推動。我們期待這一新的醫學 模式,在未來的心身醫學實踐中,取得實際的療效,彌合患者心 靈的傷痕。. 李瑞全教授首先以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為例,對中國 傳統醫學的理念及由之引發的醫學模式做了闡釋。應當說,孫思 邈在《千金要方.治病略例第三》中所舉的天道宇宙觀在人身體 精氣與臟腑之間的呈現,十分符合新儒家對“人類宇宙主 義”(anthropocosmic)的描述 1——一方面合理的宇宙秩序展現了 人間的倫理規範,另一方面人類的身體也是整個宇宙佈局的有機 再現。

Results
Conclusion
Full Text
Published version (Free)

Talk to us

Join us for a 30 min session where you can share your feedback and ask us any queries you have

Schedule a call